失敗就是邁向成功應付出的代價。
台灣長鴻益集團廠訓
考古題準備心法
在準備計算機概論的考古題時,你會發現各校的出題方向越來越多樣化,從原本的基礎計算機概論轉向AI、資安、網路等新興領域。每間學校的出題趨勢各不相同,因此在準備時需要特別注意這些變化。
資料結構的考古題則比較穩定,不會出現太多新題目。只要把補習班老師的課程努力上完,並且勤奮練習各種類型的題目,通常就能應付自如。
前期:崩潰的開始
剛開始寫考古題時,你可能會感到自己的準備都白費了,但千萬不要因此氣餒。這也是為什麼越早接觸考古題越好,因為這樣既不會影響考試心情,又能有更多時間彌補自己不會的題目。

初期寫考古題時,不用過於在意分數,因為每間學校的分數差異很大。比如,中正大學的計算機概論題目可能可以拿到70到80分,但中央大學的同類題目可能只拿到30到40分。重要的是,把每題都認真寫,複習已經教過的題目,紀錄不熟悉或錯誤的題目。在最後檢討時,針對這些記錄下來的題目進行補充,這樣下次遇到同類型題目時,就不會再害怕了。
中期:進入佳境
寫完部分的考古題後,你會發現其實題目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困難,只要有系統地整理自己的筆記,並且有架構地學習每個主題,相信你的表現會越來越好。

當漸漸覺得自己已經步入正軌後,請持續努力,因為還有很多題目需要去發掘。可能有很多小觀念是你還沒有完全掌握的,需要加倍努力去理解。在這個階段,你可能會陷入「考古題上癮症」,一股腦兒地刷考古題和學習新的知識。但請不要忘記最基礎的計算機概論。寫考古題一方面是為了穩定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分數,絕對不能在這個基礎面向上丟失分數,因為往往決勝關鍵就在這裡!建議大家在進行考古題練習的同時,也要定期回顧和強化基礎概念,確保自己在每個考試範疇內都能穩步前進。
後期:手感維持
這個階段也對應到前篇「時間管理」的後期階段,我們不再需要大量的刷考古題目了,只需要每天寫一點題目,維持自己解題的步驟和手感就好。此時不太需要追求學習更多新知識,更多的是要溫習已經在腦中的知識,防止他們淡忘在腦海中。

另外自己要有一套解題的SOP,例如看到手寫的資料結構題目要畫一顆樹,知道該怎麼下筆也是很重要的!
補充問題:
這邊大概整理相關的問題,如果有其他問題的同學歡迎在底下留言唷!
同年份多學校 or 同學校多年份 ?
在準備113資管所考研的過程中,有些人可能會選擇一次寫不同學校、同一年份的題目,例如112年的中央大學、政治大學的計算機概論題目。但我更偏好於寫同一間學校不同年份的題目,例如政治大學計概 112、111、110的考古題。
同學校多年份的好處:
我的這種做法有其優點。寫同一間學校不同年份的題目,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每間學校的出題風格和重點,這樣可以針對你想要報考的目標學校進行重點強化學習。
- 熟悉出題風格:每間學校的出題風格和偏好有所不同,通過多年的題目練習,你可以更好地掌握學校的出題規律和常考題型。
- 重點強化:通過了解學校的出題重點,可以針對性地加強某些知識點,避免在重點題目上失分。
- 提高信心:熟悉某間學校的歷年考題後,能夠提高你的信心,讓你在面對同校考試時更加從容。
當然,選擇同學校多年份還是同年份多學校,取決於你的個人目標和學習習慣。如果你有明確的目標學校,建議採用同學校多年份的方法,以便針對性地強化知識點。
考古題分數區間?
寫考古題的過程,分數的進步才是最重要的指標。第一次寫考古題的時候,可以不必太在意分數,只要把每道題目都理解透徹,找出自己的薄弱點並進行針對性的學習。而在第二次刷題時,就應該注重提升分數,確保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。
但如果你真的很在乎分數的話,我自己有整理各年考試的情形,給大家參考一下(以下連結)。裡面有我自己寫的時候的分數,以及網路上公開查詢的到的錄取分數。
(注意:很多錄取分數沒有填寫是因為找不到。另外每個人給自己的考古分數情況不同,僅供參考!!!我也新增今年考試的錄取分數給大家之後寫考古時有個依據)
自己出題,自己寫?
當你準備考古題到了後期,可能會感到有些無聊。這時候,我發現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,就是自己出題然後自己作答。與常見的選擇題不同,我會透過ChatGPT生成一個題目,然後用申論題的形式來回答。
選擇題的局限性:
選擇題的練習雖然有助於快速檢查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,但有時候只是靠著猜測或者僅僅大概了解,並不真正深入理解問題和概念。這樣的練習方式很容易造成對知識的片面理解,無法全面掌握。
申論題的優勢:
用申論題的形式來作答則大不相同。申論題要求你對技術或概念有深入的理解,並且能夠詳細解釋其細節。這樣的練習方式有幾個明顯的優勢:
- 深入理解:申論題需要你詳細解釋每個概念,這有助於你對知識點進行更深入的理解,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。
- 知識重構:在回答申論題時,你需要將腦海中的知識點進行重構,這有助於加深記憶並提升整體的知識框架。
- 提升表達能力:申論題要求你有條理地表達你的想法,這能夠提升你的書面表達能力,對於未來的實際應用和考試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個人經驗分享
我自己是在準備考試的後期才發現這種方式對我非常有效,有點小含恨沒有早點採用這種方法。透過這種形式,我對每個概念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入,而且能夠更好地應對考試中的申論題。

練習寫題目的距離感
這個觀念我一開始也不知道,是考完試後才了解並和大家分享的。準備考試時,練習寫題目的距離感非常重要,這點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。
考試時的答案卷特性:
通常考試的時候,你只會拿到一張答案卷,沒錯,只有一張雙開紙(比A4大小還大,有四面)。如果你寫不夠的話,基本上是不會再多給你的。紙不夠用的情形在資料結構的考試中特別常見,但計算機概論有時候也會遇到這種情況(例如今年的中央計概)。所以,平時在寫題目的時候,要特別注意這一點,學會拿捏好寫題目的距離感。
如何掌握距離感:
- 先看題目:拿到試卷後,先把所有題目看一遍,這樣能夠幫助你大致了解每道題目的分量,預估每道題目需要的空間。
- 抓好距離:在寫題目之前,心裡要有一個大概的計畫,每道題目需要多大的空間,避免寫得太過詳細而導致後面題目沒有足夠的空間。
- 練習畫小圖表:平時練習時,訓練自己把圖表畫得小一些,但仍要保持清晰、整潔。這樣不僅節省空間,也能讓你的答案更具可讀性。
個人經驗分享:
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今年寫政治大學的資料結構考試時,差點就寫不下,因為在寫考古題時沒有意識到會有這樣的問題,圖表畫得太大,結果考試時空間不夠。經過這次教訓,我深刻體會到練習時掌握寫題目的距離感有多麼重要。只要平時有意識地去練習,就能在考試時應對自如。
考古錯題記錄
在考研的過程中,錯誤題目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。通過分析和整理錯題,你可以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加強和溫習的知識點。記錄錯題並新增自己對題目的見解,不僅能幫助你理解錯誤的原因,還能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,做到一舉兩得。
Notion的高效使用:
單純將錯題記錄在紙上,雖然方便,但不利於後期的快速檢索和整理。因此,使用Notion來記錄錯題會是更好的選擇。我也設計了專門的考古題錯題記錄模板,這是真實我在考試階段使用的模板,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。
Notion模板介紹:
- 資管所專用模板(含計概筆記):這個模板專為資管所考生設計,不僅包含計算機概論的筆記,還包括錯題記錄和分析。使用這個模板,可以幫助你有系統地整理和檢索錯題,便於日後的複習。
- 考研專用進階版:這是進階版的考研模板,適合各個類別的考研學生,它不僅涵蓋錯題記錄,還包括其他多方面內容,幫助你全方位準備考試。
如何使用Notion模板:
- 建立錯題記錄:在每次做完題目後,將錯題記錄在模板上,並詳細寫下錯誤原因和正確答案。
- 新增見解和筆記:對於每道錯題,新增自己的見解和學習筆記,幫助自己理解錯誤的原因和相關知識點。
- 分類整理:根據不同的科目和知識點,對錯題進行分類整理,便於日後的查找和複習。
- 定期複習:利用Notion的標籤和檢索功能,定期查找和複習錯題,確保自己不再犯同樣

總結
在準備考研的過程中,考古題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源。以上是一些有效的準備策略和方法,希望可以幫助你在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!





